第36章 圣人四境(1 / 2)

一朝登顶身作圣,从此仙凡为两般。

圣境!

一个让多少修士心驰神往的词语!

又有多少修士为此付出了生命,却未曾触摸到门槛!

朝闻道,夕死可矣,便是亿万万修士心中最真实的写照。

一旦入了圣境,便与之前的修行截然不同了。

从练气境到分神境,主要是以灵气淬炼身体,温养灵魂。

而知命境和洞玄境,则是模仿天地法则,也就是所谓的道法天地。

但这些境界,所施展神通术法,皆是依靠自身灵力来驱动的。

因此在洞玄境以下,境界是衡量一个修士实力的重要标准。

哪怕是拥有绝顶天赋体质的天才,虽然能跨越几个境界去战斗。

可是一旦境界差距过大,依旧无法力敌,还是会被斩于马下。

因此,可以说圣境之下,修为便是一切。

神兵术法也好,天赋血脉也罢,只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修为的差距。

而圣境之后,主要的修行,便是理解、掌握天地法则。

故有闻道、悟道、问道、破道四大境界,此四者统称为圣境。

最初的时候,圣境还不叫这个名字,而是被称为地仙。

原因便是圣境修士的实力太过恐怖,一旦出手,便有毁天灭地之能。

修士们又没

有见过天上的真仙,故只能将其称之为地仙。

可能是后来地仙们觉得这个名字不甚好听,听起来总有些低人一等的意味。

于是便更名为“圣”。

所谓圣人出,天下伏。只有成为圣境修士,才能在修真域内坐拥一席之地。

才有走出一隅,见识世界的资格。

这片大陆广阔无垠,哪怕是圣人都难穷其究竟。

据说曾经有真仙降世,为这片大陆划分出三千修真域。

至于是否真有三千修真域,没人能够说的清楚,也没人真正见过。

不过大多数修士,还是相信这片大陆上的修真域远超三千之数的。

至于炎国,不过是潜灵域边陲上的一个蕞尔小国。

观其历史,也未曾出现过一位圣人。

而今更是凄惨,最强者不过才洞玄境三重天。

当年李长生才洞玄境一重天就已经无敌于炎国。

于是他便外出云游,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
但是还未等李长生走出多远,就遭受到了极大的阻力。

这阻力,便是圣人。

最后李长生只能黯然返回炎国。

后来又因为修为无法提升,心灰意冷之下便选择了在极北之地深处隐居。

而今系统复苏,李长生的修为也水涨船高,现在更是闻道境一重天的

圣人。

同样也是炎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!

任谁都不会想到,一位闻道境圣人出世,竟然如此地默默无闻。

在典籍中记载的圣人,出世时均是天地共鸣,异象缤纷。

或昼夜颠倒,或日月升沉,又或云霞满天……

哪有一个如同李长生一般,一声不响地就达到了闻道境。

不过李长生也并未在意这些细枝末节,而是望着天外,喃喃自语到:

“当年那些恩怨,是时候该了结了。也不知道我那几个弟子,在其他修真域内混得怎么样了……”

此刻,李长生眼中的世界,与之前已经截然不同了。

无论山川草木,风雾云霞,凡眼中所见之物,皆化作一道道杂乱交织着的法则。

而李长生自身似乎也是一个纷繁法则的组合体。

这些法则,又被称之为道,天地间的道多如繁星。

而闻道境修士,便可以初步感知到天地间的这些法则,然后取一种法则感悟。

当其感悟了一种法则之后,便可以随意施展。

每参悟一种法则,修为便会升高一重,直至九道之后,为闻道境九重天。

算是摸到了悟道境的门槛。

所以闻道境前八重天,实力还有迹可循。

一旦到达九重天,那便是看谁参悟的

法则更多,种类更强了。

但是这样看天地万物让李长生多少有些不习惯,无奈地摇了摇头。

再一睁眼,天地竟又恢复了最初的模样。

“这便是所谓的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又是山么?”

一切恢复正常,李长生便又躺在安乐椅上,晒起太阳来了。

此时的李长生刚入圣境,哪里懂得之前口中那句古语的真正意思。

不过他也不需要明白,时候到了,自然就知晓了。

中州,浑